主页 > imtoken钱包官方下载最新地址 > 元界是不是3D互联网? 互联网巨轮将何去何从?

元界是不是3D互联网? 互联网巨轮将何去何从?

现实生活中,主人公韦德居住在穷人居住的堆叠区,物理空间狭小。 但只要戴上VR眼镜,他就可以进入《绿洲》的3D虚拟世界,徜徉其中:博物馆、酒吧、歌舞厅、赛道……一应俱全,琳琅满目的场景不断变换。 更吸引人的是,从虚拟世界中获得的荣誉,也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换取真实的奖励。

股市和比特币关系_元宇宙与比特币有关系吗_btcv币和比特币有没有关系

沙盒游戏《我的世界》,元宇宙的虚构原型之一

2018年,《头号玩家》全球票房收入超过5亿美元,随后陆续在影院线下上映。 谁也没想到,电影上映三年后,《绿洲》再次风靡全球——以“元界”之名,成为微软、Facebook、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的新领地。 巨头们生怕在互联网升级的浪潮中掉队。

再往前看,这种对数字生活的想象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 Metaverse,英文中的“Metaverse”一词由此而来。 在书中,作者尼尔·斯蒂芬森写道,“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可以作为虚拟化身进入电脑模拟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随着扎克伯格将Facebook更名为“Metaverse”,Metaverse自然成为2021年科技圈热议的焦点。作为霍大校长、原工信部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于佳宁多年来专注于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的研究。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的研究重点也从区块链扩展到了元界。

去年之前,于佳宁经常飞到国外参加研讨会和讲座,但新冠疫情加速了网络上的变化。 于佳宁发现,2020年,他线上参会的频率比往年更高。 “每个人都习惯了在网上工作、学习、购物、娱乐,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的,没有必要回到过去。”

2020年,美国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在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了一场大型演唱会,电影《星球大战》的预告片也在这款游戏中首映; 在《我的世界》中建设校园,完成线上毕业典礼。 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活动中越来越模糊。

如今,在“元界第一股”Roblox上,开发者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游戏,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经济体系也打通了。 游戏中的资产可以兑换真钱,甚至有人开始在 Roblox 全职工作赚钱。 今年3月,Roblox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迅速翻了十倍。

同样在 3 月,硅谷的一位朋友邀请余嘉宁参观 Decentraland 数字空间的时装秀。 在电脑浏览器中输入坐标,进入时装秀的数字场景,余佳凝通过3D人物形象,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朋友。 虚拟世界中,两人边走边聊,这与视频会议时大家在“小隔间”交流的方式截然不同。

新的数字时代即将来临吗? 互联网巨头真的能重现电影中的“绿洲”吗? 元宇宙经济体系的价值交换是如何进行的? 未来的互联网,个人与商业组织的权力关系将如何改写?

近日,于佳宁接受《财经》记者采访,分享了对新书《元宇宙》的一些感悟,强调元宇宙的核心本质是数据确权、创意经济、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其中必须有 Web3。 0的基因是Metaverse。 他认为,元宇宙并不一定要以精美逼真的3D影像呈现,“一些看起来粗糙、很次要、很年轻的数字空间,实际上可能就是元宇宙。”

游戏原型揭晓,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是元界?

《财经》:你体验过很多沉浸式游戏。 有没有什么项目更接近你心目中的“元宇宙”?

于佳宁:在写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尝试了很多元宇宙相关的项目和产品,比如Decentraland。 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开放世界,拥有完整的数字生态,用户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 但在沉浸效果和画风体验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迭代空间。

再比如,当使用Oculus VR耳机连接Horizo​​n Wookrooms数字会议室进行在线会议时,当左边同事的数字影像说话时,我真的能感知到声音是从我的左边传来的,然后随着手柄等辅助工具,在数字化会议室中可以看到他上半身的肢体动作,非常有气势。

不过,虽然Oculus上那些应用的沉浸体验比较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地方,想要实现经济循环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很多元宇宙相关的产品在单一功能或者场景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比较不错的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还没有一款产品或者应用能够完全满足我们所期待的元宇宙特性。

我也体验过一次当时风靡一时的“第二人生”。 这款游戏是2003年上线的,还不是很成熟,但已经有人专职在游戏里工作,充当中介、架构师、开店,甚至一些知名公司都在里面设立了代表处。 但《第二人生》中的数字资产体系不成熟,经济体系难以形成闭环,也缺乏可信的数字身份体系。 整体体验很一般,但体现了大家对数字世界生活的向往。

然后是Roblox游戏平台。 上面的很多小游戏看似粗糙简单,但这个平台确实很受欢迎,用户粘性很强,公司股价走势也很好。 平台创始人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每天花几个小时假装在数字空间开披萨店,而其他人假装买披萨。 这有点像过家家,只不过我们小时候在物理世界中体验过,而现在05后已经完全习惯了在数字世界中生活和社交。

Roblox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很好的数字基础设施,无论是经济流通体系,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还是一套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数字世界的统一数字图像,建立更紧密的社会关系。 这可能预示着2005年后出生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将与上一代人有很大的不同。 年轻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代表了未来世界的生活方式。

《财经》:元界是否要从游戏扩展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听起来有点像3D版的网吧。

于佳宁:这是很多人的说法,但我不认同元界是“3D互联网”的说法。 诚然,游戏变得像生活,生活也变得像游戏。 这似乎可以理解为元宇宙进化的主线之一。 游戏一直扮演着新技术试验场的角色。 游戏中技术的试错成本是最低的。 无论是VR、AR,还是AI等前沿技术,如果没有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肯定是无法应用到工业、交通、金融等产业领域的。 否则,一旦失误,损失会很严重。 但是把游戏弄错也没什么坏处。 因此,目前流行的大型开放世界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宇宙的雏形,我们可以从中寻找灵感。

但我不同意元宇宙是游戏扩展的观点。 很多游戏的画面都非常漂亮,甚至让玩家在玩的时候分不清数字和现实世界。 但这些游戏是 Metaverse 吗? 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你认为metaverse是3D互联网,技术支持还差得远呢。 玩大型游戏时,显卡的功耗很大,就是为了画人物和风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如果整个社会都按照游戏的方式运行,以目前的芯片供应能力很难绘制出如此精美的游戏画面,计算能力将严重不足。 即使计算能力足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也会过高。 社会与社会地球无法承受。

相反,一些看起来很粗糙、很次要、很low的数字空间,可能就是metaverse。 例如,有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世界,称为 Cryptovoxels(加密体素)。 同样是一个大型的数字开放空间,只不过屏幕是方形像素风格的。 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对设备的要求非常低。 电脑、手机、VR均可登录,随时访问。 在加密艺术家圈子中非常受欢迎。 许多顶尖的艺术家在上面开设画廊并展出他们的作品,几乎每天都有很多活动。

如果你把元界想象成一个3D互联网,单纯地理解画面有多美,那么元界的发展很快就会走到死胡同。 元宇宙中比较值得关注的其实是数字身份体系、数字经济体系、价值创造机制、数字劳动机制、数字贡献分配模型等等。 我觉得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元界,更多的是看其底层逻辑。 如果有Web2.0时代的逻辑、思想、组织、商业支撑,那它就不是元界。 如果是Web3.0时代的机制,那就是元界。 这是本质的区别。

当然,这种游戏化的生活方式或 3D 互联网难道不可能吗? 也不是。 时间和视角都被拉长了。 一是芯片制造能力提升,甚至量子计算进入商用,实现算力飞跃; 可能要到6G网络商用才能实现; 三是可控核聚变等能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可以获得用之不竭、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能源约束和碳排放不再是问题。 大问题。

元宇宙与比特币有关系吗_btcv币和比特币有没有关系_股市和比特币关系

Roblox游戏画面,粗像素风格。受访者供图

《财经》:你能详细描述一下理想中的元宇宙中的一天是什么样的吗?

于佳宁:我在书中描述了虚拟世界的一天:主角阿红早上上班,戴上VR眼镜来到海外工厂的数字孪生检查,发现设备异常后调整参数。 现实世界中的无人工厂 会有机器人同步操作,保持设备状态与元界数字孪生一致。 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结合起来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数字孪生可能是元界的基础和关键技术。

此外,阿洪还在网上上课学习数字艺术创作,并在网上销售自己的作品赚钱。 比如cypherpunks之类的NFT头像,现在很贵,虽然貌似任何人都可以把这些照片拍下来当头像挂在社交账号上。 但在元宇宙时代,NTF不仅仅是数字艺术品,更是数字身份的外化。 比如推特最近说要把社交账号和链上地址联系起来,让大家的NFT成为自己形象的外在表现,知识产权保护会很顺利,数字IP产品会在展会上举行. 就变得简单了,到时候谁也不能随便把别人拥有的NFT当成自己的形象。

《财经》:你觉得把NFT和推特社交账号连接起来,是不是一种Web3.0的思维方式,对吧?

于佳宁:对。 关键是要保证数字对象或数字商品的唯一性,不能随便复制粘贴,把数字产品变成有产权的东西,让用户真正拥有。 我认为这是Web3.0和Web2.0最显着的区别之一。 要实现这个目标,基于区块链比较容易实现,成本也比较低。 核心是让数据物权化,将数字对象和数字内容商品化,明晰产权。 数据权利的思考是Web3.0的一个重要区别。

元宇宙底层的经济系统非常重要。 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数字资产的逻辑性? 大多数人在讨论元宇宙的时候,都会谈到Creators Economy,即所谓的创造者经济。 对于元界来说,这个词非常关键。 数字贡献者创造数字商品。 数据要成为资产,就必须具有所有权属性。 它需要一套经济制度和分配规则来实现流通,鼓励大家创造。 这个逻辑其实很关键。 确实没有比区块链技术更容易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支持。

三大未解之谜:突破性技术、数字资产、数字货币

《财经》:你说关键是思维和逻辑,而不是技术。 但目前市场对元宇宙的认知是通过AR或VR等硬件设备进入沉浸式虚拟世界。 VR技术也被炒作了一段时间。 2015年前后很火,2017年之后好像就没落了,技术操作层面好像没有那么现实。 你怎么认为?

于佳宁:VR行业前段时间确实有点安静,但这个行业其实并没有结束。 它是AR、MR等技术的基础,一直是各大公司争相布局的方向。 任何技术都有成熟期。 我也经常体验VR产品。 近年来,设备的性价比和用户体验有了显着提升。 以前经常有延迟和头晕,现在用的是VR一体机,感觉体验还是挺不错的。 整个行业都在升级。

当然,我认为对于元宇宙来说,AR可能更重要,因为它可以将物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联系起来。 Roblox提出的策略之一就是让用户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访问它,包括电脑、手机和VR。 现在我们使用手机上网,但我们也使用电脑。 我们称PC端互联网为Web1.0,移动互联网为Web2.0。 未来Web3.0就是元界,也兼容手机和电脑,所以VR接入真的不是核心,只是接入元界而已。 方式之一。

《财经》:如果不强调设备的变化,元界如何做到市场上谈的沉浸感?

于佳宁:所谓的沉浸感来自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有些VR设备做的不好,沉浸感会很差,甚至不如电脑游戏和主机游戏。 沉浸感真的不在于具体的技术,而在于数字世界能否给人真正的归属感。 技术手段只是影响体验的一个环节,并不是核心。 如果只是从画面层面、视觉层面、感官层面去提升,而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交互体验,你就看不到最本质的东西。

《财经》:如果沉浸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为什么不能把这种沉浸感归咎于Web2.0呢?

于佳宁:量变导致质变。 在Web 2.0时代初期,也就是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我印象非常深刻。 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时,很多评论都是讽刺,说它只是一部手机,一个PDA,一个iPod,看起来没什么用。 但这是融合创新,一种组合逻辑,很快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会被智能手机彻底改变。 中信证券此前对元界的报道指出,技术点连成线,线成面。 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然后是VR、AR,未来所有这些技术都会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承载元宇宙的基地。 《第二人生》的技术在那个时代还不成熟元宇宙与比特币有关系吗,未来如果根据现在的技术再做一次,不一定会失败。

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成熟度曲线。 元界的到来,可能是因为技术曲线刚刚达到可以融合结合的状态。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下子发明了灯泡和充电器的逻辑。 这是一个进化的东西。

《财经》:您刚刚强调了元界数字资产的逻辑。 虚拟世界中的价值交换以何种方式成为可能?

于佳宁:数字资产是必须的。 NFT目前主要承载一些数字收藏品和游戏道具。 首先,经济是交易的总和,交易的基础是资产,资产的关键是权利的确认。 区块链在元宇宙中的核心作用是确权工具,可以提供一个24小时不间断、高可用、高安全的资产确权和交换系统。 在数字世界中,未来数字资产将以何种形态出现? 它可能仍处于早期阶段。 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资产可能是实物资产和数字产品的融合,即“链上资产”。

财经:像NFT这样的资产能不能直接换成货币? 我们如何理解元宇宙中的价值载体或货币? 在现实生活中,它是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 元宇宙的货币是比特币还是什么?

于佳宁:2013年和2014年,基于比特币的支付特别火爆。 当时有很多公司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方式,但这种支付方式后来被篡改,并没有成为主流。 Coinbase的合作伙伴Circle发行的美元稳定币USDC在C端和B端都做得很好。 目前,基于区块链和加密资产的稳定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构建起新的支付体系,未来有机会成为主流,包括Facebook的Diem(Libra)也是稳定币项目,有望成为主流。明年推出。

现在各国都在研究数字法币,利用智能合约来实现更加高效灵活的支付模式。 元宇宙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数字乌托邦,而是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的全新数字空间。 毫无疑问,必须保持政府的影响力。 元界中主要流通的将是各国的数字法币,但这些法币将产生新的竞争,甚至是“新的货币战争”。 中国拥有数字人民币,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

去中心化的虚拟世界,以及元宇宙的权力转移图

《财经》:人大同,听起来你是个技术乐观主义者。 当技术诞生时,大致有两种思想流派。 一个人认为技术可能会带来非常好的想象力,另一个人可能担心权力和隐私掌握在商业组织手中,比如构建元宇宙的商业组织。 你怎么认为? ?

于佳宁:事实上,巨头垄断确实是Web 2.0时代的一个关键问题。 比如同样是基于互联网的通讯方式,Web1.0时代出现的电子邮件,与Web2.0时代的即时通讯有着天壤之别。 任何两个电子邮件地址都可以相互发送电子邮件,而无需由同一家公司提供。 比如我们可以注册Gmail邮箱和163邮箱,基于标准协议进行通信。 但是,即时通讯软件不能相互通信。 比如微信和国外的通讯软件Whatsapp是不能互发消息的。 Web1.0是一个开放的花园,Web2.0被各个互联网巨头垄断。 打着保护用户的旗号,纷纷建立封闭花园,让这些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权力。

Metaverse 的核心属性之一是开放式创新。 通过一系列标准和协议的制定,实现各个数字世界在协议层和价值层的互通,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元宇宙。 一个公司主导的“中心化”世界只会存在于一些个体的小生态中。 元界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字空间,而是无数数字空间的集合体。

《财经》:您在书中提到了一部情景喜剧《上传新生》。 男主死后,将自己的记忆上传到湖景庄园,却要花钱调整窗外的日常风景,甚至每次打喷嚏。 这是否意味着如果元宇宙有效,元宇宙中的个人对商业创造者没有议价能力?

于佳宁:如果走老路,元界和现在的互联网体验没有区别,不会成为主流。 在元宇宙时代元宇宙与比特币有关系吗,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形成去中心化的创作网络。 现在在网上卖东西,上淘宝或者拼多多,需要完全接受平台的规则,后来者的机会非常渺茫。 未来Web3.0的metaverse时代,可能更像是一个大家自发组织的集市,大家可以搭建,可以贡献。 例如,Decentraland项目销毁了一些所谓关键智能合约的私钥,核心资产无法增发,具体管理完全依赖DAO(分布式自治组织)。 如果未来的metaverse是Facebook,然后是一个在线平台,那肯定不是大家喜欢的状态。 元宇宙应该是一个由每个人创造的世界,而不是一个由巨人创造并完全控制的数字世界。

《财经》:现在重仓押注元界的主要是互联网大公司。 这个概念能否落地,是最现实的问题。 从成本上看,企业建设投资和个人设备投资应该不低。 元宇宙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吗?

于建宁:如果把虚拟世界简单理解为3D互联网,那么它不是理性或非理性的问题,而是现实与非现实的问题。 6G网络、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都离我们很远,元宇宙似乎做不来。 但如果我们想想 Roblox、Decentraland 和 Cryptovoxels,图形并没有那么漂亮,但它是一个由用户构建的世界。 它不再是一个制造一切,每个人都使用它的制造商。 即使是孩子也可以通过在 Roblox 上开发游戏赚取数十万美元,并开发一款受到数百万人欢迎的新应用程序。

如果我们把元宇宙看成是一个新的数字画布,可以为个体提供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改变我们目前在数字空间中的互联网交流和生活体验,让我们在互联网上赚钱更容易,更好享受数字劳动成果,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将数字产出价值资本化,让我们更好地与未来的人工智能协同,让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为一体。 你会发现这并非不现实。

《财经》:或许元宇宙并不像小说或电影中描绘的那样梦幻、宏大。

于佳宁:对,如果把元宇宙理解为绿洲,10年、20年、30年能实现吗? 我认为这不太可能。 对能源,尤其是碳排放的约束过于复杂。 现在区块链也面临一些艺术家对NFT的抵制。 因为NTF主要是在以太坊上发行,而以太坊的碳排放量比较高,所以一些数字艺术家宁愿不赚钱也不发行NFT。 绿洲是一个非常精致美丽的世界,离不开高碳排放。

《财经》:如果不关注元界的具体形态,元界能给你带来什么核心价值?

于佳宁: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数据确权。 数据可以成为真正的资产,让数据成为真正的财富。 第二,创意经济,大家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进一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机会从事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通过数字劳动创造财富,实现美好生活。 第三,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结合。 数字身份变得更加可信,将各种服务与更加统一的数字身份联系起来,积累形成数字信用,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安全,让经济合作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