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imtoken官方安卓版下载教程 > 数字货币的致命缺陷和未来方向

数字货币的致命缺陷和未来方向

本节为《从货币本质看数字货币未来》(共两篇)的第二篇。 作者从数字货币的本质出发,分析论证了私人数字货币作为货币的致命缺陷,提出数字货币作为“符号+记账系统”的未来方向。

数字货币与未来货币没有必然联系

由于数字货币含有“货币”二字,具有一定的货币功能,容易给人一种数字货币是某种创新货币形式的错觉。 有人将数字货币与哈耶克在《货币非国家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愿景联系在一起,似乎数字货币可能会克服主权货币的缺点,成为未来的货币。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然而,对于数字货币与货币的关系未来能跟btc一样的数字货币,大多数人仍然感到困惑。 我们将从货币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数字货币与货币的区别。

数字货币作为货币存在致命缺陷

物品只有货币化才能成为货币。 货币化不是基于它承载一些特定的功能,如交换媒介、价值存储、支付手段。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可以变现,首先确认为债务; 其次,其名义价值通过记账单位明确界定。 从货币三要素来看,市场上网络社区、基金会或私人公司发行的私有数字货币并不具备货币三要素。 首先,数字货币不构成任何个人或机构的债务负债,也不受任何权威机构支持,因此不具备可转让信用的货币成分(虽然它是作为资产可转让的)。 它不可能是货币的致命缺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字货币发行方的治理结构、运营透明度、信息披露、数字钱包和交易安全等方面存在极高风险。

其次,数字货币虽然有自己的记账单位(比如比特币的BTC),但由于不构成负债,所以基本没有直接使用或行使债权的环境(通俗地说,除了投机,没有其他用途) ),所以它缺乏价值基础,也没有维持其价值的调节机制,所以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记账货币——数字货币仍然以美元等法定货币作为记账货币进行计价。 因此,数字货币仍然没有货币化,充其量只能看作是一种以法定货币计价的商品。 事实上,我国将比特币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美国将其定义为大宗商品。

“稳定币”不靠谱

数字货币价格的大幅波动,被一些人认为是数字货币成为通货的最大障碍。 于是“稳定币”应运而生,被誉为数字货币的“圣杯”。 “稳定币”是指一系列的安排和技术,试图保证数字货币与法币的比价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 这些安排基本上是在模仿法定货币的一些货币稳定机制,只是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 例如,一是设立储备基金未来能跟btc一样的数字货币,将一部分资产(如美元等法定货币或以太币等其他数字货币通过出售“稳定币”获得)作为储备金来支持和维护“稳定币”的价格(类似于法定准备金); 二是兑现承诺,投资者对准备金有索取权,允许使用“